第三,国际收支状况。
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进出口。
比如说如果国际中的收支中出口超过进口,资本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本币的需求增加,那么本币就会升值。
反之,如果进口超过出口,资本流出,国际市场对本币的需求就会下降,本币就会贬值。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该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该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
国际收支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供求对汇率的影响。
因此,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因素。
第四,利率。
有学者认为,利率如何影响汇率,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货膨胀下,较高的利率会吸引外资流入,同时抑制内需,减少进口,提高本币价值。
但在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率和汇率呈负相关。
总而言之,人民币升值不是货币当局有意为之,升值是一系列因素的结果。
第一,人民币升值是美元贬值的结果。
5月以来美元指数(90.0337,-0.0256,-0.03%)进一步走弱,5月末跌至89.8467,较4月贬值1.6%,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5月升值1.7%,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1.5%。
811汇改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63.1%。
2020年至今的相关系数提升至90%。
这说明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二,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和政策周期领先于美国在汇率层面的体现。
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最先遭受冲击,也最先从疫情冲击中恢复,中国经济同比增速的高点出现在今年1季度,环比增速高点出现在去年4季度。
中国货币政策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并没有无节制的总量宽松,更多地采用了结构性政策精准施策。
去年4季度,中国社融增速触顶,今年3月以来社融增速加速回落。
美国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货币政策再次进入非常规状态,且放松力度史无前例,再配合多轮的财政刺激。
美元指数走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三,4月以来中国证券投资项目资金大规模流入是人民币5月爆发升值动力的重要因素。
陆股通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为2082.76亿元,其中4、5月净买入规模合计1083.74亿元,占比规模超过50%。
境外机构4、5两月合计增持国债775.48亿元,而3月减持国债165.14亿元。
并且,今年前5月货物贸易顺差达到过去5年同期最高水平,前4月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达到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点。
国际收支形势对人民币近期升值有强势助推作用。
第四,美元进入新一轮信用扩张周期决定了长期内美元弱与人民币强的格局。
历史数据显示,美元信用周期与美元指数走势息息相关。
信用周期领先于美元指数,扩张指向美元走弱,收缩指向美元走强。
目前BIS的数据显示,国际信贷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反弹至44.4%,已经从2013年美联储QEtaper以来的低点回升4.5个百分点。
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货币,国际信贷的币种以美元为主。
全球信用扩张意味着美元信用派生会形成更大规模的美元供给,超越欧元(1.2179,0.0006,0.05%)、日本等美元指数的篮子货币。
这样在信用扩张周期内,美元指数走弱也是应有之义。
本文为 mt5中文平台下载博客原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nokia-game.com/whjs/3426.html
发表评论